長豐(雙鳳)經開區:“紅色物業”聚合力,“三駕齊驅”解難題

近年來,長豐(雙鳳)經開區深化黨建引領小區治理,驅動小區黨支部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“三駕馬車”同頻共振,實現居民需求的精準對接與治理水平的提檔升級,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治理新格局。
黨建“破圈”,注入紅色“源動力”。以“紅色物業”為突破口,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小區治理優勢。黨建引領,機制賦能。建立“小區黨組織+業委會+物業”三方協調、多元力量參與的“1+3+X”自治共治模式,在39個小區業委會(物管會)、60個小區(片區)黨支部中推行黨員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,今年以來,累計破解環境臟亂、停車難等問題140件,惠及居民2.2萬人,推動小區服務從“基礎保障”向“品質提升”躍升。隊伍建設,凝聚合力。定期組織“三駕馬車”開展聯合接待日,就小區事務開展面對面溝通解決,通過明確角色定位、強化能力賦能、健全協同機制,實現“黨建引領、多元合力、服務落地”的有機統一。共商共治,服務提質。搭建“我們的圓桌會”“四方館議事廳”“‘梅’煩惱”等18個社區協商議事品牌,邀請“三駕馬車”共同參與社區協商議事,今年以來累計召開“涼亭議事會”“廣場懇談會”130余場,推動兒童活動區翻新、無障礙設施改造等50項民生工程落地。
服務“破冰”,勾勒民生“幸福圖”。通過構建“支部統籌、物業協同、黨群參與”的協同機制,提高解決問題效能。服務標準“規范化”。在社區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,指導“紅色物業”建立黨建工作和物業服務標準。圍繞物業管理服務重大事項以及居民反映的重難點、熱點問題,整合社區各方資源,開展專題分析、定期研判,以聯治聯處變“各自化解”為“多元調解”。服務方式“豐富化”。聯合99家駐地單位組建18個社區“大黨委”,面向轄區居民發布“能人招募令”,創新“社區合伙人”機制,打造“京東服務+”精準服務進小區等共建項目56個,建成“小萬治家”“寧家積分”等特色平臺12處,吸納230余家商企參與,為“紅色物業”增添外援,有力提升治理服務水平。服務內容“精細化”。充分發揮“三駕馬車”人熟、地熟、情況熟的優勢,聯合286名熱心小區黨建、小區治理、小區服務的“紅色小管家”,將隊伍集結在家門口,共同參與到小區巡邏走訪、信息采集等小區治理當中,不斷激活基層治理“神經末梢”。
參與“破題”,構建共治“新格局”。探索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創新路徑,持續完善多元共治機制。“紅色物業”融入網格。按照“網格化”管理要求,劃分網格114個,配備專職網格員77名,服務小區65個。通過設置黨員先鋒崗、劃分黨員責任區的方式,常態化開展樓棟巡查、維修、跑腿等志愿服務。“能人效應”百花齊放。發布“能人招募令”,挖掘具有維修、書畫、傳統手藝等特長居民成立“能人坊”,開展便民服務120余場。培育56個“社區合伙人”項目,通過“寧家鋪子”“和鄰有約”等特色載體,形成“人人參與、成果共享”治理生態,實現基層治理從“政府主導”向“全民共治”跨越。多彩活動凝心聚力。社區聯合“三駕馬車”與各類社會組織,開展慶“七一”、戲曲節、端午包粽子、春節迎新等共建共治活動,引導居民積極參與,增進小區居民交流、互動。將服務延伸至樓棟單元門口,不斷縮短為民服務半徑、增加為民服務事項、細化為民服務措施,讓居民少跑腿、讓服務更精準。(撰稿人:王瓊,審核人:吳先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