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崗集鎮斗鎮社區:黨建引領“三條線” 織密惠民服務網

今年7月以來,長豐縣崗集鎮斗鎮社區堅持黨建引領,聚焦土地延包、消防安全、扶弱助困三大民生領域,以精準舉措破解群眾急難愁盼,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,交出了一份有溫度、有質感的惠民答卷。
土地延包安民心,延出鄉村“定心丸”。雙線宣傳全覆蓋。組建“黨員政策宣講隊”,通過“田間課堂+云端推送”雙軌并進,發放延包政策“明白紙”300份,推送延包政策解讀講解、視頻15條,確保外出務工人員、婦女群體“政策盡知”。閉環管理提質效。建立“進度+問題”雙臺賬,召開部署會、培訓會8場,選派2名經驗豐富的村“兩委” 干部擔任延包“指導員”,先后2次參加縣政策解讀會、3次鎮級實務操作培訓,系統學習承包合同規范簽訂、地塊測繪技術規范等專業知識,學成后回村開展“傳幫帶”培訓10余次,培養出10名村級延包業務骨干;利用春節等返鄉窗口期,組織27名網格員、58名延包小組成員開展“拉網式”核查,精準校準715戶承包信息,修正地塊誤差68處。設置“延包議事廳”,黨員帶頭公開地塊示意圖,現場調解界址糾紛12起,實現“零上訪”平穩過渡。截至目前,全村715戶承包信息100%錄入系統,網簽率已達96%以上,為鄉村振興注入“產權穩心劑”。
消防守護保民安,筑牢安全“防火墻”。針對獨居老人、留守兒童等重點群體,開展“居家消防安全進院落”活動10場,張貼居家消防安全明白紙500余份;編制“做飯不離人,出門關電源,柴火遠灶臺,隱患不上門”等朗朗上口的“居家消防順口溜”,組織“小喇叭宣講隊”走村串戶,覆蓋27個村民組循環宣講30余場次。立體排查除隱患。組建由5名村“兩委”帶頭和27名網格員組成的“消防排查先鋒隊”,按照“分組包片、逐戶過篩”原則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重點排查村民家中電氣線路老化、燃氣膠管龜裂、柴草亂堆等隱患,同步檢查18家小微企業消防器材配備、疏散通道暢通情況。排查中實行“一隱患一登記、一問題一標簽”,建立“隱患整改臺賬”動態更新。針對發現的問題,協助村民更換老化線路60余米、破損燃氣膠管15條,清理房前屋后易燃雜物0.2噸,督促企業補充滅火器18具、規整電氣線路3處。2025年7月以來,通過“排查—整改—復查”閉環管理,累計整改各類安全隱患68處。
窗簾約定暖民情,架起黨群“連心橋”。精準摸排建檔案。開展“大走訪”活動,組織15名黨員、志愿者分片包戶,摸排高齡、獨居、殘疾等特殊群體24戶25人(其中失能老人2人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人,重度殘疾人5人),建立“紅黃藍”三色管理檔案,紅色標注9戶重點幫扶對象、黃色標記5戶定期探訪家庭、藍色登記10戶常態關注人家。多元服務送溫情。推行“窗簾之約”幫扶機制,為9戶重點家庭張貼“愛心幫扶”醒目標識,組建由黨員、村民代表組成的“一對一”幫扶團隊,志愿者每日上門“打卡”看窗簾狀態、問生活需求,累計上門服務330余次。組建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隊,提供代購藥品、代繳費用、代領物資等幫買代辦服務15人次。7月以來,協調解決老人就醫報銷、無障礙改造等民生訴求6件,聯合鎮衛生院、村衛生室建立300余份健康檔案,為特殊群體提供免費上門體檢8人次,組織“親情連線”活動3次,幫助留守老人與外地兒女視頻通話,用點滴服務讓特殊群體持續感受黨群溫情。(撰稿人:鄭菊;審核人:周永峰)
責任編輯:李家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