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崗集鎮:黨建領航“長”回家行動,讓“窗簾之約”溫暖常伴

今年以來,長豐縣崗集鎮在“窗簾之約”關懷機制基礎上,以黨建為紐帶,緊扣“親情連心、服務暖心”核心,升級開展“‘長’回家”親情關懷行動。通過建強服務隊伍、創新互動場景、深化供需對接,將“窗簾牽動”的即時關懷,延伸為“常態陪伴”的長效溫暖,讓孝親敬老之風浸潤鄉村,為基層治理注入民生溫度。
建強“三色隊伍”,織密親情關懷網絡。依托“鎮黨委—村(社區)黨組織—網格黨小組”三級架構,組建“紅色黨員先鋒隊+藍色專業服務隊+金色鄰里互助隊”,構建全方位親情服務力量。紅色黨員先鋒隊由240余名鎮村干部、網格黨員組成,每人結對2-3戶空巢老人,落實“每日打卡”機制,累計走訪1167戶老人家庭,建立涵蓋健康狀況、用藥需求、子女聯系方式的“親情檔案”;藍色專業服務隊整合村醫、電工、理發師等專業力量,每月上門為老人提供健康體檢、家電維修、免費理發等服務,已開展集中服務28次,惠及老人150余人;金色“鄰里守望”互助隊由350余名熱心志愿者、村民組成,以“鄰里搭把手”形式,幫助行動不便老人代購生活用品、接送就醫,累計提供幫扶128余次。同時,將165戶子女異地、失獨喪偶的高齡老人列為重點關懷對象,由“三色隊伍”聯合包保,動態更新需求清單,確保關懷無死角。
創新“四維場景”,激活親情互動活力。圍繞老人“情感陪伴、生活便利、安全保障、精神愉悅”需求,打造多元化互動場景。在“云團聚”場景中,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,協助老人與異地子女開展“云端嘮嗑”“在線過節”,累計完成視頻通話420余次,其中8月份幫助38戶老人實現“云上團圓”;在“適老化改造”場景中,結合“窗簾之約”安全關懷經驗,為23戶老人家庭加裝門口智能攝像頭、衛生間防滑墊、燃氣報警器,解決老人居家安全隱患;在“文化暖心”場景中,適時舉辦“鄰里板凳會”,組織老人分享生活趣事等活動8場。創新開展“記憶沙龍”,邀請老人講述過往故事,留存鄉村記憶,累計記錄口述素材6篇;在“榜樣引領”場景中,建立典型“引路”機制,收集整理胡大爺等“陪伴暖心”案例10余個,倡導在外子女通過陪聊家常、料理家務、田間助農等實際行動履行贍養義務。
深化“三項機制”,提升關懷服務實效。建立“需求收集—服務響應—效果反饋”閉環機制,讓關懷精準落地。需求收集上,依托黨員走訪、網格微信群、村黨群服務中心意見箱,累計收集老人“希望增加體檢頻次”“需要學習智能手機使用”等需求43條,形成需求清單逐一銷號;服務響應上,明確包聯負責人“親情關懷”線24小時不“靜音”、不關機,累計處置老人突發疾病求助、家電故障報修等事項12次,2025年8月,為意外摔倒的大窯村老人胡某聯系急救車,僅用15分鐘便送醫救治;效果反饋上,7月以來,通過電話回訪、線上問卷等收集子女意見建議26條,優化調整服務內容,如根據老人需求增加“慢性病用藥指導”“防詐騙宣傳”等服務。此外,在春節、端午等傳統節日,組織志愿者為獨居老人送上粽子、餃子等節日食品,陪伴老人過節,累計送餐上門180余份,讓老人感受“不是親人勝似親人”的溫暖。
下一步,長豐縣崗集鎮將持續優化“‘長’回家”行動服務模式,推動“三色隊伍”與老人需求精準匹配,豐富“四維場景”互動形式,讓“窗簾之約”的溫暖持續傳遞,切實讓空巢老人生活有保障、情感有寄托、安全有守護。(撰稿人:楊玲玲;審核人:周永峰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