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:深化“鄰里守望”,織密基層治理暖心網

今年以來,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堅持黨建引領,汲取“窗簾之約”經驗,深化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項目,聚焦農村“一老一小一弱”群體需求,通過精準化需求收集、多元化精準服務、長效化情感維系,打通扶弱助困“最后一米”,探索出一條具有鄉土溫度的基層治理新路徑。
深耕網格聽民聲,構建“立體化”感知體系。網格走訪“戶戶進”。依托“鎮黨委—村黨支部—黨員中心戶”三級組織鏈,將全村細化為25個小網格,配備25名網格員,聯動黨員、志愿者開展“戶戶進、人人訪”活動,2025年累計走訪困難群眾100余人次,收集道路修繕、就醫幫扶、留守兒童照護等需求27條,建立“紅黃綠”三色臺賬動態管理,確保問題“早發現、早響應”。數字賦能“微心愿”。線上依托村級微信群開通“微心愿”征集通道,線下在農家書屋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“心愿墻”,動員村民“點單”。2025年以來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雙渠道征集獨居老人陪診、殘疾家庭代購、兒童課業輔導等“微心愿”19個,實現“群眾心聲一鍵達,服務需求秒響應”。聯席會商“定清單”。組織“村黨支部+網格員+志愿者”聯席會,結合急難程度、資源匹配度對需求分級分類,形成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清單庫。針對高頻需求如健康服務、就業幫扶等,專項納入臺賬,確保服務靶向精準。
分類施策解民憂,打造“多元化”幫扶矩陣。助老服務“夕陽暖”。健康守護。聯合鎮衛生院、村衛生室開展老年人體檢,為400多名60歲以上村民代繳意外險,配合家庭醫生,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,提供慢性病管理、上門體檢320人次;2025年3月愛國衛生月期間,組織義診覆蓋60余名老人。生活關懷。組建“鄰里守望”志愿者服務隊,為12名獨居老人提供代購代辦服務;建成老年食堂,可提供訂餐、送餐服務,破解高齡老人“吃飯難”問題。護幼行動“朝陽育”。成長護航。開設“假期托管”,為10余名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、安全教育;開展“親情連線”活動,架起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“云團聚”橋梁,累計服務60余人次。文化潤心。結合傳統節日開展“元宵猜燈謎”“端午包粽子”等活動6場,引導青少年傳承文化;扶弱紓困“底線牢”。就業增收。推行“黨組織+合作社+農戶”聯建,與18家轄區企業簽訂就業協議,幫助穩定就業;兜底保障。2025年新增低保2戶2人,發放臨時救助金4000元。
以心換心聚民力,深化“長效化”溫情紐帶。鄰里互助“潤無聲”。創新“信用積分”機制,將參與環境整治、矛盾調解、助老服務等納入積分范疇,村民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。近三年來,評選“美麗庭院”20戶,清理衛生死角1200余處,推動“要我參與”變“我要參與”的實質轉變。開展“好媳婦好婆婆”“美麗庭院”評選,以家風帶村風,營造“小事互幫、大事共擔”的鄉村共同體意識。村企聯建“添動能”。與安徽國力物流等企業共建“公益項目”,企業認領愛老敬老、困難幫扶等項目。2024年聯合開展助學助困活動3次,捐贈嬰兒用品40箱,慰問困難群眾15人;共建“鄉村閱讀品牌”,組建志愿團隊深化文化服務。文化浸潤“筑同心”。以傳統節日為載體,組織“黨群團圓宴”“鄰里茶話會”等活動,邀請獨居老人、留守兒童共聚分享家常;協助組建2個“銀齡廣場舞”隊伍,在“三八節”“重陽節”等開展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,用鄉音鄉情傳遞溫暖,2025年開展文娛活動4場。
大窯村以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為支點,撬動黨群同心、鄰里互助的鄉村治理新格局。通過需求收集“接地氣”、精準服務“冒熱氣”、情感維系“聚人氣”,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惠民實效。下一步,大窯村將持續深化“黨建+信用+網格”機制,推廣“志愿服務積分超市”,推動扶弱助困從“被動響應”向“主動創穩”躍升,為鄉村振興注入更有溫度、更可持續的善治動能。(撰稿人:楊玲玲;審核人:周永峰)
責任編輯:李家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