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造甲鄉:以學賦能破民困,實干擔當保民生

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過程中,長豐縣造甲鄉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將開門教育作為深化作風建設、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契機,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把解決群眾訴求作為檢驗教育成效的“試金石”,以實實在在的行動,讓群眾感受到開門教育帶來的新變化、新氣象。
開門走訪聽民聲,把問題“找出來”。各村(社區)“兩委”成員聯合黨員、網格員、志愿者化身“民情走訪員”,運用“四五六”工作法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深入群眾家中,以走親戚、拉家常的方式,廣泛收集群眾對干部作風、民生服務、鄉村治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。宋崗社區轄區企業“順源種業”和“中科國宏”因缺水面臨農作物減產和實驗作物生長停滯的風險,使企業生產陷入困境;繆崗村下倉組由于渠道年久失修、淤塞嚴重,每逢灌溉季節,下游200余畝農田供水不足,導致農作物減產。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,各村(社區)共收集到關于打水灌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10余條,梳理出灌溉設施損壞、用水分配不均、技術服務不到位等5個突出問題。通過“聽民聲、速反饋、立馬辦”的工作模式,真正做到“進一家門、解一家難、暖一片心”,進一步拉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。
真抓實干破難題,把訴求“解決掉”。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,各村(社區)迅速行動,通過整合各類資源,加大對灌溉設施的投入力度;對老化損壞的水泵、水管、渠道等設施進行全面維修和更新;新建灌溉水源工程和節水灌溉設施,提高灌溉效率等方式多措并舉解決群眾灌溉打水難題。宋崗社區經多方協調,迅速調配水泵、水管等抗旱設備,并聯系周邊水源,為企業開辟臨時輸水通道。黨員干部們頂著烈日,連續多日奮戰在抗旱一線,鋪設水管、調試設備,確保水源順利輸送到企業農田。繆崗村“兩委”干部對照28項問題清單,深入查擺灌溉難背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的作風問題,以開門教育為抓手,迅速制定整改方案。確定整改方案后,村“兩委”立即組織施工隊伍,對所有的閘門和電站進行檢查和維修,清理溝渠2.4公里,僅用3天時間,工程全部完工,確保了農田灌溉順利。
舉一反三促長效,把服務“延下去”。從“閉門學習”到“開門服務”,從“紙上臺賬”到“民心答卷”。通過解決打水灌溉問題,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增強,基層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。而這只是造甲鄉深化作風建設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生動實踐和成效縮影。自開展學習教育以來,各村(社區)通過“村民議事會”“敲門行動”等方式,累計解決道路修繕、路燈安裝、小區新建圍墻等民生問題30余件,強化了黨員干部責任意識,推動服務理念從“被動應對”向“主動出擊”轉變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造甲鄉將繼續深化開門教育,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,以更加堅定的決心、更加有力的舉措、更加務實的作風,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為推動造甲鄉經濟社會發展、實現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(撰稿人:扈孝瑋,審核人:彭曉輝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