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造甲鎮:以“窗、門、網”織密基層治理新格局

為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,造甲鎮馬塘村精準錨定基層治理中的薄弱環節,通過推行“開門教育”、開展“窗簾之約”、落實“網格治理”,將黨建工作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,構建起全方位、多層次的基層治理新體系。
拉好“民心窗簾”,傳遞溫暖關懷。馬塘村將目光聚焦于高齡老人、獨居老人、重殘老人等109位特殊群體,創新發起“窗簾之約”志愿服務。以窗簾作為獨特紐帶,黨員與幫扶對象定下“窗簾常拉開、需求有人睬”的溫馨約定。黨員們每日悉心留意窗簾狀態,通過“日聯系日走訪”機制,及時、全面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與身體情況。同時,針對這109名重點人群,馬塘村精心建立信息庫,如韓圣安(85歲,高血壓患者)、徐祥存(83歲,獨居)等老人的信息都清晰建檔,健康狀況、經濟來源、實際需求等關鍵信息一一詳細標注。在此基礎上,積極推行“兩委”干部、網格員“結對認親”機制。截至目前,馬塘村6名“兩委”干部、7名網格員已與13戶群眾成功結對,累計修理家電、代繳代辦實事50余件。這份實實在在的溫暖,如一座堅固的橋梁,緊密連接起黨群關系,讓特殊群體在鄉村也能時刻沐浴在黨組織的關懷之中。
敞開“問需之門”,破解民生難題。馬塘村積極落實開門教育,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任務。一方面,全方位拓寬傾聽民聲的渠道。設立“清風廉政信箱”,同時借助12345熱線、日常工作以及查擺問題等多種途徑,廣泛收集群眾訴求。如村民董純根因手部受傷無法及時搶曬麥子,高林意外受傷腦梗后生活陷入困境,高玉剛家光伏出現故障等10余條民生需求,都通過這些多元渠道被精準捕捉。另一方面,依托“馬塘村開門教育解決問題臺賬”,對收集到的訴求進行細致分類并建檔,明確解決措施、責任主體和解決時限。全力推動光伏維修、適老化改造等民生實事落地生根,并通過“回音壁”公示辦理進度,主動接受群眾監督,切實做到為群眾排憂解難,密切黨群關系,彰顯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擔當。
織密“安全網格”,消除安全隱患。網格治理是馬塘村基層治理的重要防線。馬塘村積極響應造甲鎮本質安全攻堅行動,將安全責任細化到每個網格。針對轄區3家小企業、2家小商超、1家小餐飲,網格員逐戶排查火災隱患;對轄區在家住戶,細致檢查液化氣管子老化、閥門老化及漏氣問題。在道路安全方面,整改綠化植被遮擋視線問題,完成電動三四輪車信息登記與“亮尾”行動。對于轄區內37處河塘庫壩,依據地理位置、面積、風險程度精準劃分網格,實行“一格一長、一格多員”的管理模式,落實包保責任。網格員們展開全域巡查、動態監管,從消防到燃氣,從道路到水域,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。憑借網格治理的精細化與常態化,把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,筑牢全村安全防線,讓安全守護切實觸達每家每戶。(撰稿人:崔玲玲,審核人:扈孝瑋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