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杜集鎮迎新村:先鋒聚力織密“窗簾之約” 黨建引領點亮鄉村暖陽

近年來,長豐縣杜集鎮迎新村以“黨建紅”為筆,描摹民生“幸福色”。針對本村高齡、空巢、重殘、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,因地制宜推出“窗簾之約”紅集行動,以“精準識別、多元服務、共治共享”的志愿服務模式,將黨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。
織密“守護網”,精準識別筑牢服務根基。迎新村黨總支以“黨建網格”為抓手,將全村劃分為7個網格,以網格為根基同步建立“健康狀況-服務需求”雙維度數據庫,精準識別A(身體一般)、B(身體較差)、C(身體很差)三類健康群體 。針對C類重點服務對象,創新實施“三色預警”機制,紅色標識牌張貼家門、紅色個性化服務清單透明清晰、紅色臺賬動態更新,確保服務對象底數清、需求明。“1+2+1”志愿服務小分隊由包組干部擔任隊長,整合1名近鄰志愿者、1名村醫、1名水電工。這種“黨員帶頭、專業支撐、群眾參與”的模式,既發揮了黨組織統籌協調優勢,又激活了醫療、維修等專業資源,讓服務更有溫度。目前全村共摸排A類人群125戶、B類人群20戶、C類人群8戶。
系牢“紅紐帶”,多元服務守護民生底線。服務隊緊扣“日常探視、健康管理、應急保障”三大核心需求,構建全天候服務網絡。生活幫扶上,志愿者化身“代購員”“跑腿員”,定期上門探視、代購生活用品,以累計服務25人次;健康守護中,村醫每月上門開展“四個一”健康服務(測血壓、血糖、用藥指導、健康宣教),全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400余份;應急響應里,水電工24小時待命,包組干部提供“綠色通道”車輛服務,今年以來為困難群眾緊急送醫5人次。“窗簾之約”與智慧養老深度融合,為20余戶特困供養人員安裝燃氣報警器,接入智慧管理平臺,實現“數據跑路”替代“群眾跑腿”,全力保障群眾用火安全 。讓服務更精準、更高效、更暖心。
聚力“同心圓”,共治共享繪就幸福畫卷。“窗簾之約”不僅是服務機制,更是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。迎新村通過“黨建+志愿服務”模式,吸納黨員、網格員、熱心群眾20人,組建志愿服務總隊,開展“主題黨日+全程代辦”“志愿聯戶+健康體檢”等活動,形成“志愿參與、老人受益”的共治格局,并使之成為凝聚共識、傳遞溫情的堅實保障。這種“以黨建帶群建、以服務促治理”的模式,有效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。2025年上半年,迎新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,后期將積極評選“最美家庭”、“善行義舉”“迎新好人”,予以物質獎勵,攜手促進“服務聚人心、發展惠民生”的良性循環,通過“窗簾之約”,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改善民生、促進治理的實際效能。(撰寫人:單宏偉;審核人:徐曉雅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