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集鎮東黃村:黨建引領“窗簾之約”,驅動民生服務精準落地

近日,長豐縣杜集鎮東黃村以“窗簾之約”為載體,將黨建工作與民生服務深度綁定,通過構建服務閉環、聚合治理力量、量化服務成效,讓“小窗簾”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的“連心橋”,驅動民生服務精準落地。
閉環服務暖民心:從“安全監測”到“全鏈關懷”,筑牢特殊群體保障網。“窗簾之約”的核心是守護,東黃村黨組織的創新是讓守護更貼心。為破解傳統“窗簾之約”僅停留在安全監測的局限,村黨組織以“需求導向”重構服務邏輯,將“監測”與“服務”深度融合,打造“發現問題-解決問題-長效關懷”的全鏈條機制。通過入戶摸排,村“兩委”建立了涵蓋獨居老人、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動態臺賬,明確“窗簾之約”的服務重心始終圍繞這類群體。針對他們行動不便、需求多樣的特點,村黨組織組建“窗簾之約紅集行動志愿服務總隊”,下設6個小分隊,由村“兩委”干部擔任隊長,志愿者擔任隊員,主動把服務送到家門口。服務隊第一時間上門核實安全,同步對接家庭醫生簽約、水電維修、代購生活物資等需求,讓“監測”不只是“看一眼”,更是“幫一把”,讓特殊群體感受到“黨組織就在身邊”的溫暖。
聚合力量聚合力:從“單兵作戰”到“黨群聯動”,激活基層治理源動力。基層治理的活力,緣于多方力量的協同。東黃村黨組織以“三鏈聚合”(組織鏈、服務鏈、治理鏈)機制為核心,將黨員、網格員、村民代表等力量擰成“一股繩”,讓“窗簾之約”成為全民參與的治理實踐。在組織鏈上,村黨組織設立“黨員責任區”,將特殊群體與黨員志愿者“一對一”結對,黨員每日觀察窗簾狀態、定期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把健康檢查、政策宣講等服務送到田間地頭、院落堂前。在服務鏈上,整合網格員力量,建立“日常觀察-信息反饋-問題處置”快速響應機制,確保窗簾異常情況“早發現、早協調、早處理”的“三早”機制快速落實。在治理鏈上,村民代表主動參與需求收集、服務監督,形成“干部帶頭、組織協調、群眾跟進”的治理氛圍。這種“黨群聯動”的模式,讓“窗簾之約”從黨組織的“單獨行動”,變成了群眾參與的“集體行動”。
實績數據證實效:從“服務覆蓋”到“群眾滿意”,彰顯黨建引領治理效能。東黃村“窗簾之約”的實踐,以數據為成效:重點關注對象明確。通過精準摸排,全村“窗簾之約”重點關注對象共12人,行動服務對象6人,實現特殊群體“底數清、情況明”。服務覆蓋全面到位。“紅色代辦隊”與12名重點關注對象建立常態化聯系,確保行動服務對象實現全覆蓋。服務成效扎實顯著。針對窗簾異常情況,累計開展上門核實8次,同步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3次、水電維修2次、代購生活物資2次,累計服務群眾6戶,覆蓋全部6名重點關注對象。群眾滿意度達100%,真正讓“窗簾之約”從“安全承諾”變成了“幸福約定”。
從“重點關注”到“行動服務”,從“干部帶頭”到“群眾參與”,東黃村的“窗簾之約”生動證明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關鍵在“精準”,核心在“務實”。(撰寫人:朱偉偉;審核人:徐曉雅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