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莊墓鎮:“一周村長”制度 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?

近年來,長豐縣莊墓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,創新實施“一周村長”工作制度,通過拓寬參與渠道、提升服務效能、建立長效機制三大舉措,有效引導黨員群眾從“旁觀者”變為“參與者”,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拓寬參與渠道,讓基層治理“有溫度”。莊墓鎮堅持把建強村干部隊伍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,每月10日結合黨員活動日參與情況及包組干部推薦,面向轄區內所有居民開放報名,打破身份、職業、年齡限制,采用“自主申請+組織遴選”相結合的方式,確保每個村民組都有代表參與。目前已順利完成7任“一周村長”輪值工作,參與者分別來自7個不同村民組,涵蓋社區黨員、村民代表、非遺技藝傳承人等多類群體,確保“人選”與“村情”相匹配。注重增強任職儀式感,為每位“一周村長”舉行任職儀式,配備統一工作標識,配置專屬辦公座位及用品。通過系列儀式有效激發了參與者“上任”即盡責的內生動力,提升了他們對社區治理的認同感和使命感。
提升服務效能,讓基層治理“有力度”。“一周村長”采用“跟班學習+實踐鍛煉”模式,全面了解社區工作。作為網格化治理的有效補充,任職期間他們全程跟隨社區干部坐班,深入參與政策宣傳、民情走訪、安全檢查、矛盾調解等工作。充分發揮人熟、地熟、情況熟的優勢,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扮演“潤滑劑”角色,在信息摸排中當好“信息員”,在政策宣傳中成為“傳聲筒”。今年8月以來,7任“一周村長”已累計協助調解矛盾糾紛20余起,完成576戶1386人的常住人口信息核實和房屋狀況摸排工作,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的精準度和效率。特別是在高溫天氣走訪獨居老人、政策解釋答疑等工作中,“一周村長”以其親切的群眾身份,獲得了居民的普遍信任和認可,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。
建立長效機制,讓基層治理“有深度”。莊墓鎮注重將“一周”的短期體驗轉化為長期治理效能,切實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。定期組織召開“一周村長”經驗交流會,研討村內事務,為村級發展建言獻策,目前已累計開展交流活動2場,收集意見建議17條。同時建立健全“一周村長”人才資源庫,詳細記錄其專業特長、履職表現與興趣領域,并將其納入基層治理人才儲備體系。計劃通過設立年度優秀“一周村長”評選、將參與經歷納入社區信用積分體系等方式,增強持續參與的吸引力和積極性。隨著“一周村長”制度的深入推進,莊墓鎮基層治理的 “毛細血管” 愈發暢通,黨員群眾參與治理的熱情持續高漲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。(撰稿人:周楠、湯嗣圓 審核人:書梅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