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吳山鎮:紅色引擎聚合力 治理煥新促振興

近年來,長豐縣吳山鎮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,以“黨建+”模式為抓手,通過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、發展新型集體經濟、創新基層治理機制舉措,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、民生服務深度融合,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
強基固本,筑牢鄉村振興“橋頭堡”。吳山鎮將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作為夯實基層基礎的關鍵舉措,落實“縣領導包聯+鎮班子周訪+第一書記駐村”三級聯動機制,累計開展走訪調研11次,專題研究解決村集體家禽養殖大棚出租、高速三改遺留問題等民生難題;通過盤活閑置資產、新修基礎設施等舉措,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.85萬元,新建道路300米,修建灌溉溝渠2處,安裝防護護欄800米,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。針對農村黨員教育管理,吳山鎮創新推行“3+X”主題黨日模式,將理論學習、紅色教育與志愿服務有機結合,組織黨員赴桐城六尺巷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10余場,開展專題學習242場次,研討交流188次,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;建立“雙查”督導機制,通過季度普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,確保組織生活規范開展。
產業賦能,激活集體經濟“新引擎”。吳山鎮黨委精準施策,多措并舉促增收,組織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赴湖州考察學習鄉村振興方面工作的先進經驗做法,開拓基層干部視野,大力提升村(社區)書記綜合履職能力;在四墩村、橋沖村、薛店村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4個,因地制宜開辟出符合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之路,帶動就業39人,初步形成廠房分紅、自主經營、資產租賃等多元收入結構。吳山鎮實施“資源盤活”計劃,全面摸排16個村(社區)閑置資產,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種植,依托樓南村自然資源優勢,打造“農舍經濟”示范點,改造閑置民房發展特色民宿、采摘游園等農旅融合項目;整合鎮內黨員干部、企業黨員力量,將具有共同發展基礎和發展意愿的企業聚集起來,實現村企聯建全覆蓋。
創新治理,織密民生保障“暖心網”。推廣“窗簾之約”關愛機制,吳山鎮建立“摸排-建檔-服務”全鏈條工作體系,對全鎮18個村324個村民組開展全覆蓋排查,建立重點人群臺賬431人,精準納入118名服務對象;創新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模式,開展“‘長’回家”系列活動,組建76支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隊,隊員人數295人,通過每日探望、動態管理,累計提供獨居老人照護、代購代辦、上門義診等服務。吳山鎮深化“黨建+信用”治理模式,對村民參與環境整治、政策宣傳、志愿服務等行為實行量化積分管理,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,有效激發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。樓西村組織7名黨員成立“紅色代辦隊”,累計為特殊群體代辦事項60余件。牌碑社區啟動“剪YAN愛”公益理發項目,每月為老年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,已累計服務312人次。(撰稿人:孔曉萌 審核人:夏李軍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