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(雙鳳)經開區金寧社區:“三維矩陣”繪就社區治理“青春圖景”

近年來,長豐(雙鳳)經開區金寧社區聚焦青年群體核心需求,以“寧家鋪子”為核心服務樞紐,構建“就業創業幫扶、互動交流聯誼、志愿參與治理”三維服務體系,推動青年與社區發展同頻共振,讓青春力量成為基層治理的鮮活動能。
精準施策,鋪就青年就業創業“快車道”。通過整合資源建體系、精準對接促就業、孵化扶持助創業,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全流程保障,切實破解青年“就業難”“創業起步難”的現實問題。從資源整合入手,組建“青藍就業導師團”,整合28家企業、3所高校和5家社會組織資源,構建“政策宣講—技能培訓—崗位對接—創業扶持”全鏈條服務體系;通過“入戶走訪+線上問卷”調研,建立起包含423名35歲以下青年的信息庫,清晰標注78名待業青年的技能短板、56名創業者的實際需求,累計開展6場政策宣講,協助10名青年成功申請120萬元創業貸款,將審批周期縮短至5個工作日。圍繞精準對接需求,依托“就業合作聯盟”每季度定期舉辦青年專場招聘會,累計發布機械制造、電子商務等領域優質崗位320余個,117名青年通過“崗位匹配度分析”實現精準就業,其中108人對入職崗位表示滿意,滿意度超92%;同時聯合經開區人社部門深度解讀12項就業創業政策,通過“案例解讀+現場答疑”的形式,幫助青年吃透政策紅利、享受政策福利。針對創業起步難題,在“寧家鋪子”專門設立“創業孵化角”,為創業青年提供3個月免費辦公場地及“一對一”導師指導,成功孵化“梅梅手工鋪”“西貝手作”等9個青年創業項目,其中7個項目實現持續運營,帶動36名青年實現“家門口就業”。
空間賦能,打造青年交流互動“會客廳”。通過升級物理空間、豐富活動載體、搭建線上線下溝通渠道,為青年打造多元化社交平臺,持續增強青年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。在空間升級方面,將400平方米的“寧家鋪子”升級改造為青年友好型綜合體,科學劃分“創客沙龍區”“手工創作區”“影音分享區”等功能板塊,配備高清投影儀、手工工具套裝、扎染設備等專業設施,通過“線上預約+錯峰使用”的運營機制,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,日均接待青年100余人次,成為轄區名副其實的“青春社交地標”。在活動組織方面,常態化開展“寧家夜話”周末沙龍,圍繞職業規劃、婚戀交友、生活困擾等青年關切主題,累計組織座談48場,530人次青年在“開放式討論”中化解成長困惑;同時結合青年興趣偏好打造特色活動矩陣,策劃“手作創意賽”“讀書分享會”“青春攝影展”等23場主題活動,吸引89名青年深度參與創作,20幅優秀手工作品在社區文化墻集中展出,引發青年“朋友圈刷屏”熱潮。在溝通渠道搭建方面,線上同步搭建“金寧青年交流群”,安排專人實時更新活動資訊、解讀政策內容,群內276名成員日均互動超300條,形成“線上聊得熱、線下聚得歡”的良性循環;針對獨居青年及外來務工青年,專門開展“暖心陪伴”行動,通過“冬至包餃子”“端午包粽子”等集體活動,累計服務210人次,讓青年在濃厚集體氛圍中感受“家的溫度”。
志愿引領,激活青年參與治理“新動能”。通過組建專業志愿隊伍、設計特色服務項目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,引導青年從“社區服務受益者”主動轉變為“治理參與者”,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。在隊伍組建上,以“志愿賦能”為核心抓手,組建“金寧青年志愿服務隊”,156名注冊志愿者中117人為90后,隊伍年輕化、專業化特征突出。在項目設計上,結合青年特長打造“社區反詐宣傳”“環境整治青春行”“非遺傳承進校園”等特色項目——志愿者化身“反詐宣傳員”,走進小區商鋪發放宣傳資料1200余份,協助300余戶居民安裝“國家反詐中心”APP,轄區青年群體電信詐騙案發量從此前的10起降至6起,降幅達40%;周末常態化開展“垃圾分類勸導”“衛生死角清理”等志愿服務,累計清運垃圾15噸,規范車輛停放200余輛,小區環境類投訴量從每月20起降至8起,月均降幅達60%;聯合非遺傳承人開展“青年學非遺”專項行動,12名青年志愿者學成編繩、剪紙等非遺技藝后,走進轄區學校開展教學活動12場,覆蓋學生800余人次。在激勵機制上,創新推行“志愿積分制”,將志愿者服務時長量化為積分,積分可兌換電影票、健身卡或“寧家鋪子”場地使用權,目前已累計發放積分1.2萬分,680人次通過積分兌換相應服務;同時每年度評選“優秀青年志愿者”20名,通過社區宣傳欄、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事跡展播,在青年群體中掀起“奉獻光榮、參與可敬”的志愿熱潮,進一步形成“服務—認可—再參與”的良性循環。(撰稿人:席融、單佟,審核人:吳先智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