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(雙鳳)經開區:“三微”工作法激活黨群服務“新動能”

近年來,長豐(雙鳳)經開區堅持把黨群服務陣地作為聯系服務黨群的重要載體,精心盤活各類黨群服務空間,建強陣地政治功能、教育功能和服務功能,托起黨群穩穩的幸福。
開設多彩“微課堂”,黨群教育“活”起來。構建輻射狀矩陣。以經開區級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,1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支點,N個小區黨群服務站和紅色微陣地為延伸,形成全覆蓋、立體化的黨員教育網絡,結合功能定位和群眾需求,不斷完善辦公議事、黨群活動、教育培訓、便民服務、文體娛樂等各類功能,實現陣地內硬件設施、軟件配備“雙提升”。開展靈活式宣講。各社區成立了“小板凳”“綠絲帶”等宣講隊伍20余支,2024年以來,累計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宣講80場,覆蓋黨員、群眾2萬余人次。打造“流星之家”,設立57個“暖流”驛站,為2300余名流動黨員提供學習場所,確保教育“不斷檔”。整合碎片化資源。充分整合社區內的閑置場地、辦公用房等資源,進行改造升級,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志愿服務等資源,打造“黨群+集群”“政務+服務”“信息化+現代化”半小時便民服務圈。積極協調轄區企事業單位、社會組織、“兩代表一委員”等共同參與黨群活動,切實為基層黨員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等實際問題。
開展多元“微服務”,服務效率“高”起來。配足服務設施。加大對黨群服務中心、站的投入,完善硬件設施,配備飲水機、沙發座椅、愛心雨傘、醫藥箱等便民物品,以及圖書閱覽室、健身器材等文化娛樂設施。優化服務環境,進行親民化改造,使其更加溫馨舒適、便捷高效,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前來。精準服務內容。聚焦“一老一小一新”,在徐橋社區、宇橋社區黨群服務陣地,開設社區食堂,托起老人幸福“夕陽紅”。開設“假日公益課堂”,打造兒童閱讀空間,提供運動、休憩、溜娃等“一站式”服務。推進新就業群體“友好場景”建設,實現新業態新就業群體“冷能取暖、熱可納涼、渴能喝水、累能歇腳”。解決“急難愁盼”。搭建“四方館”“梅煩惱”“我們的圓桌會”等18個協商議事平臺,圍繞物業管理、環境美化、小區停車等議題,開展“家門口”的睦鄰調解與民主協商,開展議事活動183場,解決矛盾糾紛100余起。
開啟多方“微循環”,社會力量“聚”起來。激活自治力量。依托黨群服務陣地,廣發“英雄貼”,通過社區黨組織搭臺,聚合能人巧匠、企業商家、共建單位等多方力量,深入挖掘、吸引、培育社區能人巧匠、熱心人士等800余名,孵化、吸納298名“紅色小管家”參與基層治理。釋放共建動能。依托“社區大黨委”,加強與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、社會組織溝通聯系,將黨群陣地建設與公共服務資源整合,在社區、商圈等開放式場所建立黨群服務站。通過引進社會資本,運營托育中心、社區食堂、便民服務網點等,連接學校、醫院、商業等場所,全面暢通醫、學、住、行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。融入基層治理。利用“和鄰有約”“寧家鋪子”等陣地將“精準服務群眾到小區”行動落實落細,利用全區55支志愿者隊伍,開展文化娛樂、垃圾分類、送學上門、智慧助老、愛心義診、技能培訓等志愿服務活動1千余次,參與黨員群眾達2萬余人,極大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,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。(撰稿人:王瓊,審核人:吳先智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