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吳山鎮:黨建引領聚合力 基層治理譜新篇

近年來,長豐縣吳山鎮堅持黨建引領,以服務民生為核心,通過網格化管理、精準服務、民主議事等多種方式,系統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,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筑牢堡壘,織密基層治理“一張網”。吳山鎮著眼于提升治理效能,科學優化網格設置,按照“地域相鄰、規模適度、管理便利”的原則,合理劃分基礎網格,實現“一網覆蓋、多網融合”。構建“鎮黨委—村(社區)黨組織—網格長—網格員—聯系戶”五級治理架構,細化網格管理單元,將治理觸角延伸到每個村民組、每戶家庭,形成了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治理網絡,為各項治理舉措落地落實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。推動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網格,擔任政策法規“宣傳員”、民情信息“采集員”、風險隱患“排查員”、矛盾糾紛“調解員”。通過日常走訪、定點聯系、動態跟蹤,確保各類社情民意第一時間感知、群眾訴求第一時間響應、風險隱患第一時間化解,真正實現“人在格中走、事在網中辦、情在網中聯”,打通了服務群眾、守護平安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精準服務,下好為民服務“先手棋”。吳山鎮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任務深度融合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建立常態化民情收集機制,精準生成“需求清單”,針對性地開展基礎設施維護、人居環境整治、公共管網改造、特殊群體關愛等一系列惠民實事。例如,及時響應群眾訴求,組織實施路燈維修工程,保障村民夜間出行安全;持續推進“一老一小”關愛服務,營造老有頤養、幼有善育的溫暖氛圍。在崗樓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,村兩委變“等項目”為“謀項目”,將群眾工作做在前頭,用兩個月時間走遍村民組、手繪“民情地圖”、召開“板凳會”,讓村民在設計階段“說了算”,把矛盾解決在圖紙上,確保了重大民生工程順利推進。
創新機制,激活多元共治“一池水”。吳山鎮注重創新治理機制,激發各類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,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。深入挖掘本土治理資源,積極推廣“五老”治理模式,發揮老干部、老教師、老黨員、老軍人、老宗親(鄉賢)在矛盾糾紛調解、政策宣傳解釋、鄉風文明引領、優良傳統傳承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威望和經驗優勢,使“老品牌”煥發新活力,促進鄰里和睦、鄉村和諧。在重大項目建設中,探索成立由老黨員、老支書、老隊長等具有較高威望人員組成的村民理事會,讓其全程參與項目監督與驗收環節,形成了“項目村民定、質量村民管”的良性治理生態。深入開展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等評選表彰,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,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見賢思齊、崇德向善,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豐厚的道德滋養和良好的社會氛圍。(撰稿人:孔曉萌 審核人:夏李軍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