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豐縣造甲鄉:黨旗飄揚暖民心,織密服務“連心網”

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造甲鄉馬塘村積極落實開門教育,創新性地打破黨建與民生服務的傳統界限,以“窗簾之約”行動為紐帶,搭建黨群之間的“連心橋”。這一行動不僅將黨的溫暖與關懷精準送達每一位村民,更讓基層黨建工作展現出既有力度又不失溫度的獨特魅力。
精準施策,構建幫扶“無縫網”。馬塘村以黨建為引領,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對全村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、獨居老人及重殘人士等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摸排工作。通過逐戶走訪、詳細核實,建立包含109名重點村民的精準信息庫,每位老人的健康狀況、經濟來源及實際需求均被詳細記錄,如85歲的高血壓患者韓圣安、83歲的獨居老人徐祥存等。在此基礎上,馬塘村推行兩委干部與網格員“結對認親”機制,6名兩委干部與7名網格員分別與重點人群結成對子,如網格員董士遠主動承擔起6戶高齡獨居老人的日常照料,通過定期上門走訪,累計入戶溝通超過50次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,構建起一張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”的全方位幫扶網絡。
實干為民,解決民生“頭等事”。馬塘村黨員干部摒棄形式主義,聚焦實際問題,將解決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作為檢驗黨建成效的重要標準。在走訪過程中,黨員干部們及時發現并解決獨居老人韓大爺家空調故障的問題,包片干部董凱旋在接到需求后,迅速攜帶工具上門維修,讓悶熱的房間重新恢復清涼;包組干部張紅金則幫助獨居老人整理房間、清掃衛生,改善居住環境;面對村民的法律糾紛,法律顧問童銳通過線上“云解答”與線下“面對面”的方式,累計處理2起法律咨詢,用專業知識為村民排憂解難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“家務事”,卻飽含著黨員干部的實干精神與為民情懷,讓“窗簾之約”真正成為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民生福祉,彰顯了黨建引領下的行動效能。
長效機制,筑牢民生“防護堤”。馬塘村深刻認識到“窗簾之約”并非一時的風潮,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民生守護工程。為此,馬塘村積極組建“1+N”志愿服務隊,由1名黨員干部牽頭,整合醫護、水電、法律等多類資源,形成強大的服務合力。村醫董仕峰為慢性病老人建立了詳細的健康檔案,定期上門量血壓、測血糖,并指導慢性病用藥。同時,制作并發放了“愛心聯系卡”,將黨員、村醫、電工等服務人員的聯系方式直接送到村民手中,讓村民在遇到困難時能夠“一鍵直達”責任人。截至目前,“窗簾之約”已累計解決重點人群生活難題38件,涵蓋家電維修、健康診療、心理陪伴及應急救助等多個方面,持續擦亮黨建為民的底色,將基層黨組織鍛造成守護民生的“紅色堡壘”。(撰稿人:崔玲玲,審核人:扈孝瑋)

